第二百五十八章 说刘备,刘备到 (第1/2页)
鄃县的县衙里,早早醒来伏于案台办公的许攸,没有外城军营士卒的烦恼。
本初将鄃县数万人托付给他,那就要满腔热忱不遗余力的守住此城,不让刘玄德有隙可乘。
随着急促的脚步声传来,带有责问的语气也在堂前响起。
“许监军,袁公用来犒劳将士的赏赐,为何至今日还不下发?”
许攸闻言不由皱起眉头,望向穿着锦绣衣袍的高干,肃然道:“元才,赏赐之事,攸自有计较,我既为袁公任命的监军校尉,督甘陵兵事,所做一切皆有道理。”
高干听罢,直笑问道:“敢问监军,袁公特意从邺城调拨钱财、粮食、绢帛、金玉器件至鄃县,究竟所谓何事,请监军为干解惑。”
言语中虽然有请教之意,但高干的嘴角却露出一丝讥诮。
他就不相信许攸这么做,心里会没有私心杂念。
或许就像冀州私下盛传,许子远贪财好利,又聚敛无厌,只为饱其私囊,如今将钱财拖着不发,怕是另有打算。
高干目光瞥向许攸案桌上堆积的文牍,心底讥笑对方倒装得像模像样,做事任劳任怨,以至袁公也被蒙骗,以为其不会循私废公。
可惜许子远此人,喜爱托公行私,交游群小,行监主自盗之事。
他来时就已经决定,只要许攸解释不能令他满意,就绝不会再顾对方颜面,回去便修书给袁公定夺此事。
许攸听出了高干的讥嘲之意,遂放下豪毛笔,正襟危坐,挺直腰杆道:“鄃县我军新败,袁公为能振奋士气,养力蓄锐,故调钱财、粮食、绢帛而来,此策虽好,但攸走遍各军营,见兵卒军容不整,行动散漫,三军喧扰不安定,此败兵之象也。”
“用兵必须察明利害之处,不可不条分缕析就胡乱赏赐,士卒不立功,则不能轻易犒赏,否则兵卒必生疏忽懈怠之习。”
“为将者,当为智将,不可为愚将,用财帛而诱导,再择少许习陈军阵者以尝之,量人逐利之心,必将发愤向前,争相习阵,昼以旌旗幡麾为帜,夜以金鼓笳笛为节。
届时,三军服威,士卒用命,则战无强敌矣!”
许攸仰头笑说道:“元才从兖州陈留而来,想必不曾耳闻,北地有善饲马者,云:劳马日暮道远,不伤于饥,必伤于饱。养卒亦是如此。”
粮食、绢帛、金玉器件,从来不是拿来发给黔首士卒的,之所以一路送来声势浩大,那只是因为用来看罢了。
在这些财货在沿途运至鄃县,就已然完成振奋人心之举,待封存府库后,接下来就等兵卒用命即可。
假使将这些犒劳发放给无功士卒,养成他们的骄纵之心,将来若还想要,那该如何?
高元才啊,小儿岂知公有深意哉?!
许攸得意的抚须,心底却不忿暗道。
“果真如此乎?”高干皱眉看向许攸,仍然心存狐疑。
“敢问监军,袁公可知此事?”
许攸闻言摇了摇头,露出一副你又不懂的样子,压低声音道:“袁公出俸禄,养你多日所为何用,不就是为了排忧解难,这种不便之事又岂能让袁公知晓,让公如何自处。”
见高干还在犹豫,有些不相信他的话,许攸遂笃定道:“攸与本初、孟德、孟卓,自小相知,彼此相交甚密,知心知底,本初既然任我接替逢元图,心中必有深意。”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