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秋书库

字:
关灯 护眼
千秋书库 > 明末之席卷天下 > 第772章 稳步替换

第772章 稳步替换

第772章 稳步替换 (第2/2页)

宣德时期,由于江南地区抗议田赋太高,不断地故意拖欠赋税(江南地区税高是因为朱元璋报复当年江南民众过于支持张士诚),朝廷内众多官员也支持减免,宣德皇帝下令减免江南赋税三百万石,帝国的田赋的基准就降落到了二千七百万石,直至明朝覆灭。
  
  明亡时,按标准田赋就有两千七百万石,可是崇祯每年手上可用最多两三百万石,十分之一都不到。
  
  也就是说,崇祯的的帝国一年也要开支到两千五百万左右。
  
  丁毅现在每县两万石,一千多县,也就花费到两千多万石,加上府州和京城官吏和军队,估计最多五千万石就顶天了。
  
  而明朝时全国收税田不足一半,计算的产量是每亩1.3石。
  
  丁毅大面积推广土豆红薯,并且着重水利沟渠建设,看重农业生产,将来产量每亩两石甚至三石都不会有问题。
  
  加上税田大帐增加,一年开支五千万石,完全没问题。
  
  至于大明朝现在有多少田,历史上各有说法,有说七八亿的,有说十一亿的。
  
  丁毅现在也没全统计起来,按1502年明廷统计为835.7万顷。
  
  按前两年崇祯征饷来看,又不一样,当时崇祯征饷一千多万两饷银,朝廷是按七百三十万顷面积为基数算,那大概为七亿亩出头。
  
  但征饷田地不包括大量勋贵和宗室、缙绅、官员的田,实际数据肯定远远超过七亿。
  
  所以丁毅的打算是,前期以田赋来开支全国,商税则是上交中\央,后期田赋除了开支还有多余上交中\央,这样国库就会越来越富。
  
  吕大器看完后,犹豫下,还是道:“按王爷山东的例子,全国养这么多官吏和兵马是没什么问题。”
  
  “但是若遇天灾,田赋失收,如何处之?”
  
  意思是,要是天灾,收不上粮,官吏们的粮,你怎么发?
  
  “所以要官员们勤勉,不要只会死读书,要懂的精修水利,善种田粮,引导百姓做好抗灾准备,决不能出现以前崇祯年间失收,绝收的事情,你们治天下可以,种田这块,还得靠本王的东江镇。”
  
  几位尚书一脸尴尬,但丁毅说的没问题,论种田,他们真不行。
  
  现场唯一能种的就是张慎言,跟着卢升像学过,可肯定也比不起丁毅的人。
  
  王铎想了想,道:“全国官员提升俸禄的事,老臣觉的还能再缓一缓?”
  
  吕大器顿时瞪着眼睛看着他,缓个毛啊,我家里都没米开锅,没钱买新衣。
  
  “王尚书有何高见?”丁毅笑道。
  
  “可先发出风声,让天下的官员支持王爷,等天下大定时再开始,现在天下未定,战火纷乱。”王铎眼珠转着,说道:“田赋都收不齐不说,官员们也都不知道自己为谁办事呐。”
  
  这意思就很明显了,你丁毅现在提升俸禄,大伙还认为是大明朝干的。
  
  这好事不能让大明朝占啊。
  
  这得让天下官员都知道,这是王爷您的决定。
  
  更何况,先发出风声,官员们就有了盼头,到时所有官员,都巴不得王爷您赶紧上位。
  
  王铎这马屁拍的真好,丁毅当然早想到这点了,而且现在田赋都没收起来,那能这么发,这样发不要心痛死。
  
  但他故意自己不提,果然,王铎还是提了出来。
  
  “王尚书说的有道理,可徐徐图之,咱们现在,也不缺吃喝嘛。”马士英马上跟着道。
  
  其余众人纷纷点称是,只有清官吕大器不爽。
  
  “吕部堂钱够用吗?需要的话开口。”马士英这时陪着笑。
  
  “不用,够用。”吕大器一口拒绝。
  
  当下丁毅与诸臣议定,先发出风声,画个大饼,拉拢人心,也促使各地,加快执行朝廷政策,重新量田,征收田税和商税。
  
  东江镇有军将也曾问过丁毅,为何不一下子清扫大明这些官员,大明的官员有几个是好的?
  
  事实上明末还是有很多好官的,决不能一刀切,而且现在丁毅的前期大量事情,比如量田、募兵、修水利等,有当地官员配合,会干的更快,更容易。
  
  丁毅的计划就是稳,慢慢用自己的人,替换原来大明的人。
  
  一定要稳妥和顺利,尽量减少冲突,不用到处派兵镇压。
  
  天下已经乱了够久,老百姓好不容易过上平定的生活,丁毅没理由再弄的更乱。
  
  当晚丁毅与诸臣说了很多,因为大家喝了酒,又知道要加薪,所有人心情不错,相互间也亲近了许多。
  
  几位尚书感觉和以前与崇祯相处,完全不一样,非常轻松,也不用担心丁毅突然发火什么的。
  
  最后诸臣走时,吕大器走出武英殿,看向对面文华殿和东宫方向,一脸愁容。
  
  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:皇上,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