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9章 直播 (第1/2页)
李丹宁每天发在朋友圈的内容都会引来许多朋友的点赞和评论。
拍景色的,有樱花、湖面。
远山、小岛。
村庄、青石板的小路、白色的石头的房子、爬满绿植的院墙。
拍动物的,有白鹭、杜鹃、喜鹊、乌鸦、燕子和麻雀,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小鸟。
拍人的,有在地里干农活的人。
在湖中打渔的人。村中身着凤阳汉装,被当地人称为“头上有个罩罩,耳边两个吊吊,手上两个道道,袖上两个套套,腰上两个扫扫,腿下两个翘翘”走路的妇人。
脸色黝黑,光着膀子的男人。
穿着开裆裤,将雀子露在外面的小男孩。
笑靥如花,一脸稚气的小女孩。
拍学校的,有教室、操场、院墙下的矮冬青。
有学生们上课时认真听讲的情景,也有学生们课间在操场上嬉戏的场面。
但最让人们感兴趣的,还是放学后学生们专心学球的画面。
不知从何时起,李丹宁爱上了摄影和记录。
这村里的一花一叶,一草一木,所有的人和事都成了他拍摄的素材。
晚上,李丹宁一个人在宿舍里剪辑,然后再把发到自己的朋友圈。
朋友们所有的点赞和评论,他都会一条条的认真查看和回复。
“这应该就是诗人眼中的远方和田野吧。”
阿文在北京后海的酒吧里吹着风,听着悠扬的小曲,在手机屏幕上打下了这一段文字。
“你怕是没到过农村哦,有钱农村是净土,没钱农村净是土,阿文,在北京待久了,怕是已经忘了我们这帮穷哥们了吧。”
“你们都活得很好,小日子滋润得很,可曾考虑过我的感受?”老狼也跳了出来。
“老狼,你在哪儿发财呢?”李丹宁问。
“发财,发啥财?在南京的迈皋桥下流浪呢。”老狼自嘲道。
毕业后,他就跟女朋友分了手,一个人独自在南京创业,说是创业。
其实就是开个小店,白天守店,晚上出摊。
“上班,上啥班,没有梦想的人才会去上班,我要当老板。”老狼毕业的时候豪情壮志,如今受到生活的毒打,也变得有些颓废起来。
“老狼,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,行拂乱其所为,所以动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也。”
阿文想起老狼曾经的牛逼劲,差点笑得把酒都给喷出来。
“我劳你的个二大爷,我现在是吃了上顿没下顿,女朋友也跑了。”
“阿文你个狗日的,在北京的校园里小日子倒是过舒坦,哪懂得我们这些社会人的艰辛,是典型的站着说话不腰疼。”老狼没好气的骂道。
“还是丹宁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,选择了一条高尚的人生道路,是我辈之楷模啊,当初谁会想到我们宁少会去西部支教呢?”江西的旋子还在小区里摆摊卖宽带。
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,让他在看到李丹宁的朋友圈时,不争气的流下了羡慕嫉妒恨的泪水。
“是啊,如今看来,还是丹宁走对了,鲁迅先生不是有一句话?走自己的路,让别人说去吧,毕业时,我们所有人都不理解丹宁的选择,现在看来,还是我们太过于肤浅了。”
“一个人如果能够坚持做一些自己喜欢或是热爱的事情,真是难能可贵。”
旋子开了个头,大家便开始七嘴八舌的讨论起人生的道理来。
“不怕你们笑话,我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翻看丹宁的朋友圈,那些照片上的人和风景真是让人治愈,弄得我都有辞职的冲动了。”
旋子每天早出晚归。电信运营商曾经是多少人羡慕的行业,就算是挤破了头也要想方设法进去,谁知如今却沦落到小区摆摊促销和街头小贩一样的命运,真是令人唏嘘不已。
室友们的评论,李丹宁看完后十分感动,可他们哪里知道,这些美好的事物很快就要消失了,樱花,村庄,小学,球馆......
“丹宁,我建议你开个抖音账号,每天就发你拍的这些内容,一定会火!”
李丹宁正在宿舍里发呆,突然看到老狼发来了的一条消息。
“有用吗?”
“现在很多人都在抖音平台做直播,你可千万不要低估了互联网的传播的速度和影响力,很多人都是一夜暴红,莫名其妙的就火了。”
老狼自己也在做直播,就卖他店里面那些东西。
虽然粉丝寥寥,每场直播只有几十人观看,但老狼始终相信“有志者,事竞成,破釜沉舟,百二秦关终属楚;苦心人,天不负,卧薪尝胆,三千越甲可吞吴。”
“有朝一日,我一定会发达!”晚上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宿舍,老狼倒头便睡,但每天早上一起床,老狼都会给自己打气,看到朝阳从东边升起,他又重新燃起了新的希望。
“我又不会带货。”李丹宁还是有些犹豫,他平时很少刷抖音短视频,所以连账号都没有,说得直白点,在抖音上,他就是个路个甲。
“不一定非要带货,等你有了几十万几百万粉丝的时候,做什么都行。”
“实在不行,你就当是发着玩呗,又没什么损失,就像在朋友圈一样,只不过朋友圈能够看到的人实在有限,就我们几个难兄难弟帮你点评,你也没有什么成就感不是?”
老狼说得也对,就当是记录生活。
说干就干,李丹宁想了半天,才给自己重新取了个名字——“右六小学支教的丹宁老师”。
很快,老狼关注了李丹宁的抖音账号。
“不懂的,你随时问我。”老狼在微信里说道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