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30章 孙权:公瑾!替我杀了曹操! (第2/2页)
“曹操是害我江东落得此般境地的罪魁祸首,他若不死,我便是在九泉之下也无法闭眼!”
“替我杀了他!”
孙权近乎咆哮地喊道,语气重充满了刻骨的恨意,表情更是一片疯狂。
若不是当初曹操背刺他,他又怎么会如此轻易地失败,又怎么会落到这样的下场!
杀了曹操,是他心中唯一的执念!
孙权的身体已经十分虚弱了,这番话几乎耗尽了他的所有力气,说完后便气喘吁吁地倒了下去。
这番话,让周瑜的心中剧震。
他望着眼中布满仇恨的孙权,毫不犹豫地跪了下去,颤声道:“瑜,领命!”
这是他最后一次以家臣的身份听从号令。
向孙权深深俯首一礼后,周瑜踉跄着站起身来,鲁肃见状连忙前去搀扶他。
“走吧,随我去觐见陛下。”
鲁肃对周瑜说道,然后便带着他离开了天牢,不过在临走之前深深看了孙权一眼。
随着脚步声逐渐远去,天牢恢复了安静。
在孙权隔壁的牢房里,一直没有说话的程普忍不住道:“主公,您为何要成全周瑜?”
孙权刚刚那一席话看似绝情,实则是为周瑜解开了心里最后的束缚,同时给了他一个活下去的目标和理由。
“他不欠我们孙家的。”
孙权躺在冰冷的地上,像是自言自语一般说道:“其实我江东落到此般境地,我的责任才最大。”
“我不该不听公瑾的劝告和曹操联盟,更不该怀疑他,中了曹操的离间之计。”
“兄长留下公瑾这样的大才辅佐我,我既然不能善用,何不放他能够发挥才能的地方呢?”
“公瑾这般才能,死了才是真正可惜。”
“这也是我唯一能做的了。”
周瑜对他而言亦兄亦友,此前他只觉得周瑜聒噪,但现在回想起来,那些劝诫之言是多么正确。
人总是到了无法挽回的时候才知道后悔。
当然,他成全周瑜还有另外一个原因,那就是他想借周瑜之手向曹操复仇。
曹贼,尝一尝来自江东的怒火吧!
……
周瑜很快就和鲁肃一同来到了宣室。
“陛下,罪臣周瑜已经带到!”
高览拱手说道,然后命侍卫将带着镣铐的周瑜押上前来,殿内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周瑜身上。
周瑜行礼参拜道:“罪臣周瑜,参见陛下。”
刘协看着消瘦得几乎像是换了个人一样的周瑜,心里也是有些诧异。
牢房的伙食和环境未免也太差了。
看周瑜这模样,感觉他要是晚一点召见的话对方说不定就死在牢里了。
“起来吧。”
在心里吐槽了一句之后,刘协开口说道:“朕召见你的原因,想必子敬已经告诉你了。”
“你对抗朝廷本是死罪,但朝廷如今正是用人之际,朕曾经又颁发过招贤令,故而朕打算法外开恩,给予你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,为朝廷操练水师、讨伐曹操。”
“周瑜,你可愿领命?”
鲁肃一直盯着周瑜,心简直都快提到了嗓子眼,生怕周瑜会脑子一抽拒绝掉。
但好在他的担心是多余的,周瑜恭恭敬敬地叩首道:“陛下天恩浩荡,臣感激涕零!”
“臣愿领命,誓破曹贼!”
周瑜的这一番话说得铿锵有力,更充满了无与伦比的坚定。
刘协微微颔首,接着道:“那么从即日起,朕命你为横海将军,负责操练水师。”
“朕给予你三个月的时间,足否?”
虽然现在才开始操练水师有些晚了,三个月的时间也有点勉强,但这是他给周瑜的一份考验。
若是连这一关都过不了,那白衣周郎的名声也不过如此,当不得什么大用。
鲁肃听了刚想开口请求能否多宽限一段时日,周瑜便斩钉截铁地道:“三月足矣,请陛下放心!”
“不过若想打造水师,战船乃是重中之重,故而臣请陛下能下旨建造舰队,以便于南下讨贼。”
刘协说道:“战船方面你不必担心,朕会命冶造局建造,你有什么想法也可以随时去冶造局和工匠沟通。”
“朕不管过程如何,三个月后,朕要看见一支强大的水师。”
“臣领旨!”
周瑜二话不说,重重抱拳。
心中的斗志再度燃起。
这一次不仅仅是为了他自己,更是为了整个江东,他要向曹操复仇!
任命完周瑜后,这次小朝会就结束了。
刘协最终还是没能狠心压榨郭嘉等人,破例给他们放了一天假,回家去休息。
退朝后,鲁肃忍不住担心地对周瑜道:“三个月的时间会不会有些托大了?公瑾你可别逞强啊。”
“若是到时候练出来的水军不能让陛下满意,你就难有出头的机会了。”
他不是不相信周瑜,但三个月的时间在他看来的确有些勉强,水师的训练可不像步卒那么简单。
何况是一群毫无基础的北方人。
周瑜说道:“子敬不必担忧,我有把握,你放心就好了。”
见周瑜如此胸有成竹,鲁肃就不再多说什么了,而在这时他忽然在前方看见了诸葛亮的身影,眼睛顿时一亮,连忙拉着周瑜追了上去。
“诸葛尚书请留步!”
鲁肃追上前去,拱手行礼道:“今日在朝会上多谢诸葛尚书秉直而言,方才救了公瑾一命。”
“公瑾乃是我挚友,诸葛尚书救了公瑾便是等同于救了我,在下感激不尽!”
今天若不是诸葛亮帮忙说了几句话,天子未必会愿意启用周瑜,这份恩情是要记的。
周瑜闻言一愣,他倒是不知道还有这回事。
不过既然受人之恩,自然不能无动于衷,于是跟着行礼道:“多谢阁下救命之恩!”
诸葛亮淡淡一笑,摇着羽扇说道:“是陛下天恩浩荡,与我并无干系。”
“操练水师的任务深重,周将军可要抓紧时间啊。”
说完后,诸葛亮便转身离去了。
周瑜看着他离开的背影,久久没有收回目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