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秋书库

字:
关灯 护眼
千秋书库 > 大明嘉靖:从长生开始 > 第三百三十三章 皇九子昭,至德先圣!

第三百三十三章 皇九子昭,至德先圣!

第三百三十三章 皇九子昭,至德先圣! (第2/2页)

李氏将儿子拥入了怀中,表露出母亲慈爱的一面,以仅能母子二人听到的声音,说道:“如有来日,惟愿我儿不再生于帝王家。”
  
  不久。
  
  内阁便遣人知会福王府,欲以洛阳作为封地所在,李氏领福王朱翊钧三叩六拜叩谢圣恩。
  
  后闻听内阁欲以八万两纹银,超出一般王制四倍花费的钱财起造邸第,李氏命朱翊钧连续三次回书内阁,“请内阁以正制行事”。
  
  三辞三让。
  
  这一习俗最早可追溯到周朝的泰伯,他三次辞让王位,从而被尊为至德先圣。
  
  是皇家礼仪,也是华夏文化中谦逊、礼让中,最重要的礼仪规范之一。
  
  而在进行时,一辞:当被授予重要职位或荣誉时,第一次推辞,表示谦让。
  
  二辞:在再次被提议时,第二次推辞,进一步展示谦虚。
  
  三辞:在第三次被提议时,虽然仍然推辞,但此时通常会接受职位或荣誉。
  
  朱翊钧连续三次辞让,且不接受超出王制分毫的封地王府,便代表了真的拒绝。
  
  内阁首辅大臣高拱,向玉熙宫呈奏书情,方回书福王府,朝廷会以一般王制修建封地王府,不僭越、不超格。
  
  福王府焚香谢受。
  
  随后。
  
  内阁又拟赐田万顷于福王,中州腴土不足,便取山东、湖广良田凑足。
  
  福王朱翊钧再行三辞三让,更加从容,以国策“清丈、均地”为名,以皇族“不与民争利”为意,谢绝所有赐田。
  
  纵有万顷,分厘不取。
  
  内阁再奏玉熙宫,以朝廷正函,谢福王深明大义,为万王之表。
  
  接着。
  
  内阁欲将河南盐井部分分红划拨福王府。
  
  华夏地大物博,其一,便是盐业资源极其丰富。
  
  天下共食的食盐资源主要分为四种,海盐、井盐、岩盐和湖盐(也称为池盐)。
  
  沿海地区海盐资源丰富,内陆地区则有井盐、岩盐和湖盐资源。
  
  但大明朝百姓所食最多的盐,就是井矿盐,其次是湖盐,最后是海盐。
  
  而在河南叶县,岩盐资源非常丰富,被誉为“岩盐之都”,盐、铁历来官营,在当今圣上施行诸业官营国策时,盐业管控、官营等方面都排第一。
  
  哪怕只是极小一部分的盐井分红,都是极其庞大的银两,这就是只会下金蛋的鸡。
  
  连超制王府、万顷赐田都没有接受的福王,更加不可能接受盐业分红,一概拒绝。
  
  连续的辞让。
  
  内阁脸都有些绿了,搁在以往,凡是亲王就藩,哪个不是能往怀里搂多少就往怀里搂多少,朝廷把着,亲王们甚至敢“强抢”。
  
  这就不点名嘉靖三十九年就藩的景王朱载圳了。
  
  可以说,以往内阁都在与亲王拉扯,尽可能不给,现在,怎么给,人家都不要。
  
  想到圣上交代,给福王尽可能多些好处,内阁本以为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,可如今却让高拱快挠破了头。
  
  但是,内阁也猜出了怎么回事,裕王妃李氏、福王朱翊钧不可能有这样的智慧,明显是有人出了主意。
  
  高拱、胡宗宪、李春芳、朱衡先后找海瑞聊了聊,不能再让福王拒绝了,不然,就藩事宜就进行不下去了,面对海瑞的担心,阁老们只能做出承诺,只要收下赏赐,不会有任何问题,但凡有人找事,内阁来解决。
  
  得到了内阁的保证,海瑞又去了趟福王府,随同的,是“请淮盐一万引”。
  
  在大明朝,盐法不叫盐税,而叫盐课。
  
  基于嘉靖四十三年,盐课岁入一千二百两,其中两淮占一多半。
  
  盐引则是取盐凭证,也是重量凭证,在洪武年间,每引两百斤,时至今日,大概四百斤一引,每引三钱银子或五钱银子不等。
  
  盐商是拿朝廷售盐许可的商人,只有他们能卖盐,别人不许,都是世袭家族。
  
  而盐商又分为三种,用粮食换盐引的,叫边商。
  
  用银子换盐引的,叫内商。
  
  从内商手里批发到盐再转运各地的,叫水商。
  
  其中边商其实只是一些小门小户,他们依附于内商而活。
  
  边商运粮食到边塞,换取盐引,然后并不去盐场支盐,而是将引卖给内商,利润很薄。
  
  盐运使衙门简称运司,主理盐场以及稽查私贩等等工作,其中的油水,可想而知,但朝廷也不是吃素的,设有巡盐御史监督,今朝更是有锦衣卫盯着。
  
  嘉靖四十年以来,吏治清明了些,盐课随之岁入暴涨。
  
  一万引淮盐,即是三千两到五千两纹银,这样的赏赐,说大也大,说小也小,以福王朱翊钧的年俸三万两为例,差不多是一月月俸。
  
  这不能再拒绝了,亲王就藩,几千两银子,已经很便宜了,文武百官,包括那群御史言官,要是还能在这上面做文章,那就真是欺负“孤儿寡母”,欺人太甚了。
  
  裕王妃李氏、福王朱翊钧叩谢圣恩,领受盐引,如此,内阁总算松了口气。
  
  诸事商定。
  
  内阁便将福王就藩上禀玉熙宫,下告六部九卿衙门,以及两京一十八省地方衙署。
  
  函令河南布政使司立刻择址起造王府,以一般王制顶格建造,务必尽快尽早修建完毕。
  
  另外,经裕王府李氏授意,对“万引淮盐”折现,由盐运司去以市价顶格折算,置换纹银五千两,交送福王府。
  
  同时,知会钦天监,在明年上元节后,为福王就藩择期离京。
  
  遵大明朝制,藩王一朝就藩,无诏不得回京,如有违逆,视为有意刺王杀驾,图谋不轨,故此,离京之日不可随意。
  
  来回的拉扯,筹办,耗费了大量时间、精力,以致近了年末,内阁才将所有事宜安排到位,满京飘起了雪花。
  
  嘉靖四十年后,大明朝气候宜人,钦天监言,国朝进入了温暖期,陕西布政使都上奏,唐时宫廷栽种的柑橘树又活了。
  
  四季温暖和煦,却没有了分明之感,这一场雪下,来年又是丰收年!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:皇上,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